近日,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暨河南省“龙子湖科创路演”系列活动(港区站)举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46家,中国科学院系统科研院所的112位院士、专家及河南省17位专家,地市各相关单位及河南企业代表5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郭军杰教授受邀出席了对接会,我校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联合研发的 “煤矿智能降温机器人系统”,凭借突破性技术优势现场签约落地郑州航空港。
对接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优质科技资源与河南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郭军杰教授代表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煤矿智能降温机器人系统”项目在郑州航空港区落地实施。此次签约是我校深化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安全生产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校在智能矿山装备研发领域的校所协同创新取得关键进展,为破解矿井热害难题提供了我校自主研发的创新解决方案。
该煤矿智能降温机器人系统由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发而成,集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高效制冷等核心技术,可在高温高湿的煤矿井下环境中自主导航作业,实现局部区域温度降低 10℃以上。契合了河南省煤矿从 “传统开采” 向 “智能开发” 转型的发展需求,与我校服务煤炭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办学定位高度契合,这是校所协同创新的典范。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郭军杰院长表示,“学校始终立足行业需求,深化产学研融合。此次合作不仅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更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孙椰望教授指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科研机构与地方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联合攻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矿山装备品牌。
(文/图:吴素珍 审核:郭军杰 编辑:马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