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综合楼702会议室举行春季学期第六期示范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张珺倩老师进行示范教学并分享备赛心得,学院全体教职工全程参与。

张珺倩老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为题,呈现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温度的示范课。课程设计独具匠心,通过“影像对比—数据分析—理论阐释—现实回应”四维教学模式展开。在理论讲授环节,创新采用“时间轴+关键节点”的呈现方式,重点解析了1978年“北方谈话”与1992年“南方谈话”的历史背景、核心观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开篇之作”的里程碑意义。在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张老师设置了三个递进式思考题,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强化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王帅老师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主题,围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核心要义,构建了“历史溯源—理论阐释—当代价值”的教学框架。课程巧妙融入传统文化精髓,通过古今对话的方式,展现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王帅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精髓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张珺倩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理论深度等维度对王帅老师的课程进行了专业点评,在场老师深受启发。
最后,张珺倩老师结合自身参赛经历,系统阐述了思政课教学竞赛的备赛要领。她提出“三个意识”的培养路径:一是强化学科意识,明确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注重理论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二是培养经典意识,通过研读经典原著,把握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三是突出问题意识,在教学设计中要回应学生关切,破解思想困惑。
本次示范课展示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常态化开展教学展示,学院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文:安依林 图:李梦然 审核:王晶 编辑:马旭宇)